工信部發力儀器領域質量技術創新,為制造業質量提升“添翼”
近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《關于做好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質量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在制造業領域引起廣泛關注。這一通知的發布,旨在全面推動制造業質量提升,助力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“中國制造”卓越品牌,為我國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以及網絡強國建設筑牢根基,為新型工業化進程注入強大動力。《通知》明確提出七大重點任務,多維度、全方位為制造業質量提升“開方下藥”。在實施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方面,鼓勵企業不斷追求卓越,提升產品的質量與技術含量,增強市場競爭力;推動重點產品提質升級上,積極落實新能源、智能網聯汽車、低空裝備等熱門領域政策,大力支持儀器儀表、農機裝備、航空等行業高端關鍵零部件的質量攻關工作,補齊產業發展短板。
促進重點行業優質發展任務中,要求加強產品質量標準研制,推動先進團體標準向行業或國家標準轉化,從標準層面保障產品供給質量。同時,組織開展鋰電池、光伏等產品質量檢查,強化無線電發射設備監督,確保市場產品質量穩定。在提升質量公共服務效能方面,圍繞機械、電子、汽車等重點行業,深入推進基礎產品可靠性“筑基”和整機裝備與系統可靠性“倍增”工程,提升制造業整體可靠性水平。
完善質量發展長效機制上,大力支持可靠性基礎共性和關鍵急需標準的研制推廣,構建健全的制造業可靠性標準體系。此外,鼓勵開展可靠性診斷提升服務,推廣可靠性工具應用,樹立一批可靠性提升的典型案例。推動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,強調實驗室要強化檢驗檢測、質量診斷等多種功能,鼓勵地方將實驗室布局納入區域發展規劃,為產業發展提供高質量公共服務。推進“中國制造”品牌建設,則聚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激勵企業加大質量技術創新投入,攻克質量關鍵技術,提升制造過程質量控制能力,實現產品品種開發與品質升級。
為確保任務落地,《通知》還配套了一系列具體措施。在質量攻關與標準研制方面,支持企業和專業機構整合產業要素資源,強化計量、標準、檢驗檢測等支撐能力,同時加強高水平認證服務,圍繞新產業開發新型認證業務。在質量技術創新應用上,遴選并推廣典型經驗,加速創新成果向先進標準和產業化應用的轉化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與專業機構作用,鼓勵其牽頭研制先進質量標準,以高標準倒逼企業提升產品質量。在消費品、裝備、電子等領域開展高端品質認證,增加優質產品供給,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。
展望未來,各有關部門將把質量支撐、中試發展和品牌建設協同推進,充分調動行業協會、專業機構等各方力量,形成強大工作合力。這一系列舉措不僅為制造業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,也為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繪制了清晰的路線圖,助力“中國制造”在全球市場樹立更加優質的品牌形象,提升整體競爭力。